地点
人物库
李端中唐 ? — 7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赵州人
进士第
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校书郎移疾江南,授杭州司马
有诗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5? 字正己排行二赵州(今河北赵县)人。
李嘉祐从侄。
少时慕神仙,曾居嵩山学道。
代宗大历五年(770)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后因病辞官,居终南山草堂寺
德宗建中年间出为杭州司马,不知所终。
生平见《旧唐书·李虞仲》附、《唐才子传》卷四。
今人傅璇琮有《李端考》。
为“大历十才子”之一,才思敏捷,曾在驸马郭暧筵上立成七律二首,人以为宿构(《国史补》卷上)。
其诗多酬赠送行之作,感叹身世,又多出世之思,情调低沉,然遣词造语洗练洒脱,有俊逸之气。
十才子多以五律见长,李端兼擅七言歌行,《赠康洽》、《胡腾儿》、《瘦马》等篇颇得李颀神韵。
《听筝》、《拜新月》生动传神,广为传诵。
乔亿以为诗“思致弥清,径陌迥别,品第在卢允言司空文明之上”(《大历诗略》卷四)。
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其诗3卷。
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断句4。
唐诗汇评
李端,生年年不详,赵州(今河北赵县)人。
李嘉祐从侄。
大历五年(770)进士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以病辞官,居终南山草堂寺
出为杭州司马
卒于建中贞元之标。
为诗工捷,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有《李端诗集》三卷。
全唐诗》编诗三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唐诗品》
李生养望未隆,含声亟发,词华既艳,节调亦谐。
今观郑(赠)都尉二首,迥驾时髦,绰有风人之旨,始疑终信,无怪人然。
其在大历诸子,置列最微,数分亦薄,而声望遽华,几与允言相并,虽坎䌰江外,亦复慕于中朝矣。
李司马端任胸多疏,七字俊语亮节,开口欲佳,故当以捷成表长。
《载酒园诗话又编》
初读李端集,苦于平熟,遇其时一作态,即新警可喜。
……但细观之,终有折腰龋齿之态,暂见则妍,效颦即丑。
李诗自有正大时佳者,如《雪夜寻太白道士》:“出游居鹤上,避祸入羊中”,不在摩诘“饮人聊割酒,送客乍分风”之下。
《瘦马行》颇有少陵之遗。
《杂歌》长篇,宛似太白,中曰:“酒沽千日人不醉,琴弄一弦心已悲。
”最为警策。
《近体秋阳》
中唐自刘、钱主风会,专务闲雅,不理奇杰,不咨高深,漠漠数十年。
二皇甫差强人意,然诗不多。
而翩然遒上,如《山下泉》、《过宋州》,奇逸高空,一时绝调,七言尤妙。
庶几司空曙得相与颉颃,顾至于七言,则又远不逮是矣。
《大历诗略》
李司马正己思致弥清,径陌迥别,品第在卢允音、司空文明上。
《唐诗笺注》
李端写景极清幽,而意味却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周淙南宋 1113 — 11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州长兴人字彦广
父任为郎官。
高宗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方兴,受命守濠梁,为结寨自卫者立约束,结保伍。
金兵入,民赖以安。
帅维扬,极力招抚流民,劝植桑柘,开屯田。
钱端礼宣谕淮东,荐之。
孝宗乾道三年知临安府五年,除右文殿修撰
后历知宁国府婺州奉祠
卒年六十。
有《乾道临安》。
全宋文·卷四六四五
周淙一一一三——一一七二),字彦广湖州长兴(今浙江长兴)人。
宣和间父任为郎历官至建康通判
绍兴末,历知楚州盱眙军
隆兴中,进直徽猷阁、知扬州
直龙图阁,除两浙转运副使
乾道三年知临安府
提举宫观,复起知宁国府,除敷文阁待制
七年,移守婺州
明年卒,年六十。
积阶至右中奉大夫封长兴县男
有才具,历任多政绩。
著有《(乾道)临安志》十五卷(存三卷)。
见《宋史》卷三九○《本传》,《直斋书录解题》卷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何禹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凤阳府盱眙人字平九
善画人物,得宋人法。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稙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植
泗州临淮人字元直
钦宗靖康初迪功郎,督船四百艘,招募民兵二万余人,总押犒师银、粮,自淮入徐趋济,凡十余战,运达康王幕府
累官户部员外郎
秦桧当国,丐祠奉亲,寓居醴陵十九年。
死,复出历知数州,为江东转运使兼知建康府,上书极言防江十策。
后以宝文阁学士致仕。
卒年七十六。
谥忠襄
有《临淮集》。
全宋诗
李稙字元直泗州招信(今江苏盱眙西南)人(清光绪盱眙县志》卷九)。
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助军资借补迪功郎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东南发运司干办公事,寻知潭州湘阴
张浚荐,通判鄂州,转通判荆南府
秦桧当国,被屏黜。
绍兴二十六年(一一五六),起知徽州
二十八年,为荆湖北路转运判官(《新安》卷九)。
三十一年,迁转运副使,寻放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三)。
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为江南西路提点刑狱
二年,擢江南东路转运使兼知建康府
以疾致仕,卒年七十六。
有《临淮集》十卷,已佚。
宋史》卷三七九有传。
全宋文·卷四○八八
李稙字元直泗州临淮(今江苏泗洪东南)人。
幼敏悟好学,两举于乡,甚为晁无咎所重,妻之以女。
靖康初,借补迪功郎,招募忠义,押解犒银军粮,历经艰险,终抵康王幕府
康王嘉之,承制承直郎
高宗即位,历知湘阴通判鄂州荆南府,除尚书户部员外郎
秦桧当国,丐祠奉亲,杜门不仕达十九年。
死,复出为户部郎中,历知桂阳军徽州镇江府迁江淮荆湘都大提点坑冶铸钱公事,又为京西河北路计度转运使
乾道元年,迁江西提刑
二年,直宝文阁,除江南东路转运使、兼知建康军府、兼本路安抚使,后以宝文阁学士致仕。
卒年七十六,谥忠襄
著有《临淮集》十卷。
见《宋史》卷三七九本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杨抗南宋
全宋文·卷四八七三
杨抗字抑之信州上饶(今江西上饶)人。
绍兴中以才略荐用。
二十六年,知盱眙军
二十九年,升直徽猷阁,再任。
三十年,罢。
三十一年二月,除淮南转运副使、兼淮西提刑
三十二年,罢。
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五、一八一、一八八、一九八,《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三四,雍正《江西通志》卷八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妙堪南宋 1177 — 1248
全宋诗
释妙堪一一七七~一二四八),号笑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俗姓毛
得法于天童无用禅师
历住妙胜、金文、光笑、报恩、雪峰灵隐、净慈诸名刹。
理宗淳祐八年卒,年七十二。
事见《释氏稽古略》卷四、《佛祖纲目》卷九。
今录偈二首。
妙堪
号笑翁
慈溪毛氏子。
广颡平顶。
骨气清豪。
从野道钦受学。
以广记多闻称。
后一力参究。
息庵观金山
又走灵隐
松源
皆不契。
时无用居天童。
径造其室。
用问曰。
行脚僧游山僧
曰。
行脚僧。
用曰。
如何是行脚事。
提坐具便摵。
用曰。
此僧敢来这里持虎须。
俾参堂。
一日用举狗子无佛性话。
才儗开口。
用以竹篦劈口打。
应声呈偈曰。
大涂毒鼓。
轰天震地。
转脑回头。
横尸万里。
用颔之。
俾侍香。
寻命分座出世。
凡十坐道场。
皆海内名刹。
三被诏旨。
并诸名公卿推挽。
不得已而后就也。
禅宗重寄。
而不以其道自封。
其于佛浅深之说。
无不融了。
世出世法。
无不兼弘。
常曰。
于心有取舍。
识情未尽见。
法有彼此。
智眼未明。
天台旧无律宗。
居报恩也。
大卿齐公议。
合十寺为大刹。
戒坛
命负毗尼学者。
倡开遮持犯之法。
风励新学。
台始行南山宗也。
灵隐
山门逼近屠沽。
撒其庐。
揭关飞来峰外。
以限喧寂。
曰。
不可使旃陀罗气薰秽三宝也。
荆湖总臣。
以国乏用。
奏僧道得以出赀。
紫衣师号。
俾领住持。
闻之叹曰。
苟如是。
则千金之子。
皆可主法。
我道危矣。
因抗疏。
且致书秉钧轴者。
其议遂寝。
诏徙天童。
力辞。
东归翠岩。
筑室。
奉先世香火。
育王虚席。
有旨起师。
再辞。
不许。
乃奉诏。
表章大觉
祖述妙喜
秩然有序。
未几。
复下天童之命。
大参赵公
请主净慈。
皆固辞谢之。
俄示疾。
书遗表。
寺丞张公书通守
永嘉曹公来问疾。
从容叙世契移顷。
书偈曰。
业镜高悬。
七十二年。
一搥击碎。
大道坦然。
置笔泊然而逝。
禅师四明毛氏。
名妙堪
号笑翁
十岁授以世典。
过目成诵。
不悦也。
从野庵钦。
潜心释训。
竟为大僧。
无用全禅师之嘱。
住后以持纲不屈。
声达朝廷。
朝廷屡以名山居
去就自若淡如也。
一时争慕之。
初参源于灵隐不契。
偶禅者读全无用自赞曰。
匙挑不上个村夫。
文墨胸中一点无。
曾把虚空揣出骨。
恶声赢得满江湖。
悚然欲见
未及发。
全公访灵隐
心幸之。
松源引座。
乃曰。
适来松源和尚
举竹篦话。
令天童纳败缺。
诸人要知么。
听取一颂。
黑漆竹篦握起。
迅雷不及掩耳。
德山临济茫然。
懵底如何插嘴。
于此信入。
即随至天童。
告香入室。
全公赵州无字徵
拟对。
骤击之。
大悟曰。
大涂毒鼓。
轰天震地。
转脑回头。
横尸万里。
全公可之。
后出世妙胜。
迁金文。
又广孝。
始终不务姑息。
诚感徵应。
绍兴乙亥
祷雨。
有司欲援徽宗事例。
以道居僧之左。
而尊其符水之术。
力言不可。
遂退归雪窦。
天竟不雨。
童叟谣曰。
以右为左。
天曰不可。
四月五月
池潭起火。
闻于朝。
复旧序。
雨乃大通
卫藩遂以台山报恩请
台山旧无律宗。
乃议十寺为坛。
弘施毗尼。
于是四众云合。
化行南国。
乃至屠父行慈。
狗盗弭节。
奉诏住虎丘
未几升灵隐
卫王特建大慈寺
为开山首祖。
既而退隐上
台郡陈使君
邀居瑞岩
居无何。
又迁江心寺
淳熙壬寅年也。
当是时。
孝宗留神内典。
常制圆觉楞严经注。
普赐文臣。
又尝召对诸禅宗。
佛照光者。
出入禁廷。
以内观堂
禅师邸。
甚盛典也。
俄有奏。
令僧道买紫衣师号。
为大刹住持。
骇叹曰。
审是。
则商贾皆可主法耶。
吾道危矣。
即诣阙抗疏。
切直数千言。
议寝。
绍熙癸丑年
佛照再赴寿皇诏。
而育王席虚。
补之。
历主名坊。
机不虚发。
深怜根有利钝。
而法无小大。
尝以颂示诸学流曰。
车牛脑后痛加鞭。
弃却黄金抱碌砖。
逐恶随邪至今日。
即非心佛错流传。
又曰。
觉城东际老婆婆。
白发𣯶𣯶意气多。
与佛同生嫌见佛。
恶人无柰恶人何。
又曰。
柳毅传书只自知。
得便宜是落便宜。
亲生爱子都抛却。
痛惜深怜乞养儿。
犹以柬致石鼓夷曰。
先师法道。
惟我与公。
我既日就衰颓。
无足道者。
公今应迹灵隐
利生接物。
去就当如秋叶春云。
任缘聚散。
凡与公卿贵人相见。
务翻其窠窟。
绝其偷心。
若稍有院子
一念挂在胸次。
模棱苟合。
便成流俗阿师。
虽为万指住持。
何足贵也。
词甚激切。
庆元庚申春
书遗表上达。
并作短语。
张寺丞主后事。
乃趺坐白众曰。
业镜高悬。
七十二年。
一锤粉碎。
大道坦然。
再与曹通守诀别。
敛目而逝。
其僧腊六十也。
后嗣无文灿。
灿付愚叟鉴。
闽人
有实德。
元世祖诏住攴提。
赐号通悟明印
明印去妙喜
其世有五。
赞曰。
硕果不食。
厥功伟也。
当南迁后。
司衡多建中之馀。
至今方外。
以市名职。
吾道微矣。
公乃毅然拨乱。
而反之正。
功孰大焉。
谓之硕果非耶。
殊不知浩然纲领之节。
又原于妙喜云。
新续高僧传·护法篇第五之一
释妙堪字笑翁
姓毛氏四明人也。
广颡平顶,骨清气寒。
从野道钦受释学,依息庵观金山,参松源岳灵隐,皆无所契。
时无用居天童,径造其室。
用问之曰: “行脚耶?
游山耶?
”曰:“行脚耳。
”乃使参堂室中,常示狗子无佛性语。
一日拟议间,用以竹篦劈之,应声呈偈曰:“大荼毒鼓,轰天震地。
转脑回头,横尸万里。
”无用颔之,即命侍香。
已而报恩约公,礼之分座。
太守程公请主妙胜,迁金文,移光孝。
寻以卫王堂牒,除台之报恩。
天台旧无律宗。
大卿齐公议,合十寺为大刹,筑坛场,命负毗尼学者。
倡开遮持犯之法,风励新学。
闽帅王公请居雪峰
未几,诏住灵隐,嫌偪近屠沽,撤其庐,揭关飞来峰外避之。
卫王以大慈完美,力请开山,允之。
及王薨,乃庵居上
台州使君陈公以瑞严邀
无何,江心牒至,监丞使公,强之乃起净慈,诏下,固辞不获。
大参余公书来言:不可重违君命。
明年,荆湖总臣奏令天下僧众入訾,请紫衣封号者许之。
独忧焉,慨然谓所知曰:“朝廷果如是,则千金之子,皆得主法,吾道殆矣。
”乃奏疏论之,其事遂寝。
终宋之世,法之不坏,堪之力也。
诏徙天童,辞而东归。
翠岩育王虚席,有旨起,再辞不允。
天童书至,大参赵公请主净慈,谢之以疾。
俄书遗表,草启与张公,请主后事。
通守永嘉曹公来问疾,犹从容叙世次。
顷之,书偈曰:“业镜高悬,七十二年。
一槌击碎,大道坦然。
”掷笔而寂。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盍西村
简介
盍西村,生平不详。
盱眙(今属江苏省)人。
元代钟嗣成《录鬼簿》未载其名,而有盍志学,或以为系一人。
《录鬼薄》把他列为“前辈已死名公”,称其为“学士”。
他的散曲多为写景之作,歌颂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朱权太和正音谱》评论说其词“如清风爽籁”。
散曲作品现存小令17首,套数1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倬南宋
全宋文·卷六九四八
刘倬嘉定十年盱眙军屯驻镇江都统
见《宋会要辑稿》兵六之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建中北宋 945 — 10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5—1013 【介绍】: 京兆人字得中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
累官太常博士,曾表陈时政利害,序王霸之略,得太宗嘉赏。
历知蔡四州
恬于荣利,好吟咏,每游山水,留题自称“岩夫民伯”。
善修养之术,奉命参预校定《道藏》。
官终判太府寺
善书札,行笔尤工,多构新体。
好古勤学,多藏古器、名画。
有集。
全宋诗
李建中九四五~一○一三),字得中,其先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后移居洛阳(今属河南)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
解褐大理评事、知岳州录事参军,后历道、二州通判两浙转运使,知蔡四州
真宗景德中,进金部员外郎,掌西京留守御史台
官至工部郎中判太府寺
大中祥符六年卒,年六十九。
有集三十卷,已佚。
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今录诗十九首。
全宋文·卷一○五
李建中,(九四五——一○一三),字得中
其先京兆(今陕西西安)人,避地入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释褐大理评事,知岳州录事参军,历通判道、二州,入为太常博士,直集贤院,出为两浙转运副使,再迁主客员外郎,通判河南府,知蔡四州
景德中,以久次进金部员外郎
司封员外郎工部郎中,参与校定《道藏》。
大中祥符六年卒,年六十九。
建中好古勤学,善书札,尤工行笔,有《土母帖》等传世。
有集三十卷。
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霍昂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南杞县人字时举
由明经任盱眙县主簿,寻弃归。
好读书,精研字学,通卜筮之理。
有《字学正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荫槐
王荫槐字子和一字味兰盱眙人
嘉庆癸酉举人,大挑教职
有《蠙庐诗钞》。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贾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台州天台人字济川
贾伟子。
以荫任高邮,历知盱眙军
上书言两淮军事,授淮东提刑、兼节制本路忠义诸军。
击败金兵入犯,收复边境十余州,金人不敢窥淮东者六七年。
太府少卿制置副使京东河北节制。
金复入犯,斩逃将,诸将畏惧,无不用命,淮西之势大振。
时已疾,抱病视事,遣军大败金兵。
旋卒。
全宋文·卷七六七六
贾涉字济川天台(今浙江天台)人,贾似道父。
以父任高邮县,徙万安丞,改通判真州,知盱眙军
奉命措置淮东义军,以保守疆土有功,授淮东提刑楚州节制本路京东忠义人兵。
兵将山东十馀州,擢太府少卿制置副使京东河北节制。
金军侵淮,时已得疾,犹强起视事,卒败金军。
卒,超赠龙图阁学士光禄大夫
见《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四○三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沈既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吴人
博通群籍,史笔尤工。
德宗建中初杨炎为相,荐其才堪史任,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
得罪,亦坐贬处州司户参军
后入朝,位礼部员外郎,卒。
有《建中实录》、《枕中记》、《任氏传》等。
既济
苏州吴人
杨炎为相。
荐其有良史才。
召拜左拾遗史馆修撰
得罪。
坐贬处州司户参军
入为礼部员外郎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高俅北宋 ? — 112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 【介绍】: 宋人
初为苏轼小史,工笔札,后事枢密都承旨王晋卿
以善蹴鞠,为徽宗所宠信,不次迁拜,累至殿前都指挥使开府仪同三司,父兄子侄皆贵,而军政废弛。
钦宗靖康初随驾至临淮,以疾辞归京师卒。
全宋文·卷二八六七
高俅
——一一二六),出身市井,初为苏轼小史,笔札颇工。
自翰苑出守中山,留事驸马都尉王诜,因得见端王赵佶,以善蹴鞠,为赵佶宠倖。
赵佶徽宗即位,不次迁拜。
政和七年殿前都指挥使太尉宣和四年开府仪同三司,贵盛一时。
靖康元年卒。
见《挥麈后录》卷七,《宋史》卷二一、二二《徽宗纪》,卷二三《钦宗纪》。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玄晏中唐 743 — 8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3—800 【介绍】: 唐僧。
鄂州江夏人俗姓李
李邕子。
肃宗至德中,诵经高第,依僧崇真剃落,住鄂州开元寺
代宗大历间,从真悟受具足法,寻习律范。
常焚香扫地,端坐尽日。
解空破相,臻极玄奥。
能诗,所作为刘长卿所赏,一时名士,多与之游。
德宗建中初,与苻载杨衡等约为尘外之侣。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李氏
江夏人
祖善。
博学强识。
注文选行世。
父邕。
北海太守
史有传。
童稚辞俗。
至德初
试经高第。
沙门崇真剃落。
开元寺
大历三年
悟真阇黎受具足戒。
即率身律范。
无纤玷。
仍研究毗尼部。
俄禀金刚解空破相之指。
且工吟咏。
彭城刘长卿尤加赏识。
其时名士之相往来者。
则有陈郡袁滋
赵郡李则
卢来卿。
于文炫。
蔡直扬衡李演
每与爇香烹茗谈笑。
又为出费以辟其所居。
则其推服何如。
建中初
岳连帅何公。
晋安起之。
固辞。
贞元十六年九月十四日示寂。
寿五十。
腊三十
黄鹤山之南原。
释玄晏
江夏人也。
姓李氏
祖善而博识多学注文选。
行讲集于梁宋之间。
李邕北海太守唐书有传。
稚昧之龄决志离俗。
至德初年诵经高第。
僧崇真剃落配住开元寺
大历三年从大阇梨真悟受具足法。
便寻律范。
目不视靡曼。
足不履邪径。
于四仪中无终食之间违教仪形。
峭拔眉目秀朗如孤鸿野鹤独立迥泽。
望风瞻想自有远致。
性多分剂。
苟与恶比丘共住。
遑遑然如以祛陀罗炭浴身也。
不出户牖焚香扫地。
端坐尽日人不堪其忧。
居之。
以为三禅之乐不敌也。
少习毗尼长学金刚。
解空破相臻极玄奥。
而闻律藏有一时外学之说。
或赋诗一章。
运思标拔孤游境外。
彭城刘长卿名重五言。
大嗟赏之。
由是风云草木每有赋咏。
辄为工文者之所吟讽也。
房舍在寺之北隅。
颇为湫陋。
凡当时名士共营草堂。
有若陈郡袁滋赵郡李则卢来卿于文炫蔡直。
偕檀舍同缔构也。
鄂岳连师何公旌其行业。
请居晋安
不移其志。
建中伊始符载杨衡李演
为尘外之侣焉。
贞元十六年九月十四日示灭。
春秋五十八。
僧腊三十四。
迁塔于黄鹤山南原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不详。
代宗大历中刘长卿以女妻之。
德宗建中元年(780)访长卿随州
建中贞元间扬州
其后行迹无考。
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二六。
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
唐诗汇评
李穆,生卒年里贯均未详。
刘长卿婿。
全唐诗》存诗一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难陀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华翻喜。
西域人
建中初
至岷蜀。
𢹂三尼。
皆年少有颜色。
醉饮狂游。
所在则庸妄群聚。
时魏公张延赏成都
务以礼义绳下。
戍将闻而深恶之。
遣卒逮捕。
至。
谓之曰。
贫道自幼学佛。
得如幻三昧。
入水不濡。
入火不爇。
变土石为金玉。
其术不可穷尽。
因指三尼曰。
此辈殊妙于伎乐。
押衙其试之。
于是开燕。
使见所能。
而歌声舞态。
莫不中节应律。
酒酣。
更命为踏舞。
其曳练回雪。
迅起摩趺。
尤绝异。
戍将方笑乐相酬酢。
忽咄曰。
妇女敢尔。
凡舞。
曲终则止。
今犹低昂欹侧不已。
岂风邪。
遂取刀断其首。
三尼随踣地。
血流丈馀。
坐客惊视。
则三竹杖也。
而其血则向所饮之酒耳。
徐举三杖首。
钉柱上。
别倚三杖身于壁。
酒行则酌杖断处。
而柱上之首。
辄面赤。
陁歌则竹杖之首亦有声。
舞则竹杖之身。
亦作动势。
既罢燕。
而竹杖之身。
遽自就竹杖之首。
为三尼如初。
察其断处。
略无痕。
又尝住一檀家。
已数日。
将辞而他往。
檀家因留之。
不可。
即闭户以绝意。
匿入壁罅中。
主人急揽其衣。
得袈裟一角。
自袈裟愈掣愈深入。
竟没不复得。
明日壁有影如画。
又明日色渐微暗。
影也。
七日而影非矣。
但墨迹耳。
八日而并墨迹失之。
或遇彭州境云。
释难陀者。
华言喜也。
未详种姓何国人乎。
其为人也诡异不伦恭慢无定。
建中年中。
无何至于岷蜀。
张魏公延赏之任成都喜自言。
我得如幻三昧。
尝入水不濡投火无灼。
能变金石化现无穷。
初入蜀与三少尼俱行。
或大醉狂歌。
或聚众说法。
戍将深恶之。
亟令擒捉。
喜被捉随至。
乃曰。
贫道寄迹僧门别有药术。
因指三尼曰。
此皆妙于歌舞。
戍将乃重之。
遂留连为置酒肉。
夜宴与之饮唱。
乃假襦裤巾栉。
三尼各施粉黛并皆列坐。
含睇调笑逸态绝世。
饮欲半酣。
喜谓尼曰。
可为押衙蹋舞乎。
因徐进对舞曳练回雪。
迅起摩趺伎又绝伦。
良久曲终而舞不已。
喜乃咄曰。
妇女风邪。
喜忽起取戍将刀。
众谓酒狂。
坐者悉皆惊走遂斫三尼头。
皆踣于地。
血及数丈。
戍将大惊。
呼左右缚喜。
喜笑曰。
无草草也。
徐举三尼乃筇竹杖也。
血乃向来所饮之酒耳。
喜乃却坐饮宴。
别使人断其头钉两耳柱上。
皆无血污。
身即坐于席上。
酒巡到即泻入断处。
面色亦赤。
而口能歌舞手复击掌应节。
及宴散其身自起就柱取头安之。
辄无瘢痕。
时时言人吉凶事。
多是谜语。
过后方悟。
成都有人供养数日。
喜忽不欲住。
乃闭关留之。
喜即入壁缝中。
及牵之渐入唯馀袈裟角。
逡巡不见。
来日见壁画僧影。
其状如日色。
隔日渐落。
经七日空有墨迹。
至八日墨迹已灭。
有人早见喜已在彭州界。
后终不知所之。
系曰。
难陀之状迹为邪正。
邪而自言得如幻三昧。
与无厌足王同
此三昧者即诸佛之大定也。
唯如幻见如幻。
不可以言论分境界矣。
四神通有如幻通。
能转变外事。
难陀警觉庸蜀之人多尚鬼道神仙。
非此三昧不足以化难化之俗也。
释难陀者。
华言喜也。
未详种姓何国人
其为人诡异不伦。
恭慢无定。
建中年中。
无何至于岷蜀。
张魏公延赏之任成都
喜自言。
我得如幻三昧。
入水火贯金石。
变现无穷。
初入蜀与三少尼俱行。
或大醉狂歌。
戍将将断之。
及僧至且曰。
某寄迹桑门别有药术。
因指三尼此妙歌管。
戍将反敬之。
遂留连。
为办酒肉。
夜会客与之剧饮。
其三尼及坐。
舍睇调笑逸态绝世。
饮将阑僧谓尼曰。
可为押衙踏某曲也。
因徐进对舞曳绪回雪。
迅赴摩跌技又绝伦也。
良久曲终而舞不已。
僧喝曰。
妇女风耶。
忽起取戍将佩刀。
众谓酒狂惊走。
僧乃拔刀斫之背踣于地血及数尺。
戍将大惧。
呼左右缚僧。
僧笑曰无草草。
徐举尼三枝筇枝也。
血乃酒耳。
又尝在饮会令人断其头钉耳于柱无血。
身坐席上。
酒至泻入脰(徒垢切)疮中面赤。
而歌手复抵节。
会罢自起提首安之。
初无痕也。
时时预言人凶衰。
皆谜语事过方晓。
成都有百姓供养数日。
僧不欲住。
闭关留之。
僧因走入壁缝中。
百姓牵遽渐入。
唯馀袈裟角。
顷亦不见。
来日壁上有画僧焉。
其状形似日月色。
渐薄积七日空有黑迹。
至八日黑迹亦灭。
僧已在彭州矣。
后不知所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戎昱中唐 744 — 80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荆南人,一说扶风人
进士第
一说举进士不第。
代宗大历中卫伯玉荆南,辟为从事
后又入湖南观察使崔瓘桂管观察使李昌幕府
虔二州刺史
工诗,多感伤身世之作。
又工书。
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44?—800? 荆南(今湖北荆州)人。
肃宗上元代宗永泰(760—766)间,来往于长安洛阳、赵、泾州陇西等地。
大历元年(766),见岑参成都
次年东下至江陵荆南节度使卫伯玉辟为从事
五年后十数年间,先后依附于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
德宗建中三年(782)曾任侍御史
次年出为辰州刺史
贞元七年(791)前后为虔州刺史
晚年似曾任永州刺史
生平见《新唐书·艺文志四》、《唐才子传》卷三。
今人傅璇琮有《戎昱考》、谭优学有《戎昱行年考》。
戎昱诗风沉郁,多伤乱、述怀之作,胡震亨谓与杜甫相接(《唐音癸签》卷二六)。
严羽称“戎昱之诗,有绝似晚唐者”(《沧浪诗话》),则谓与聂夷中杜荀鹤相通。
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2。
唐诗汇评
戎昱,生卒年不详,荆南(今湖北江陵)人,或云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人。
曾佐颜真卿幕。
宝应元年,经滑州洛阳长安,遇王季友,同作《苦哉行》。
卫伯玉荆南,辟为从事
大历中,入湖南崔瓘幕,后又佐桂管李昌巙幕。
建中中,返长安供职御史台
贬为辰州刺史,后又官虔州刺史贞元十三年左右在任,卒。
有《戎昱集》五卷,已佚。
全唐诗》存诗一卷。
德宗时人。
元和朝官朗州刺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作品评论
戎昱盛唐为最下,已滥觞晚唐矣。
戎昱之诗有绝似晚唐者。
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戎昱稍为后辈,多军旅离别之思,造语益巧,用意益浅矣。
诗在盛唐,格气稍劣,中间有绝似晚作。
然风流绮丽,不亏政化,当时赏音,暄传翰苑,固不诬矣。
《唐诗品》
使君诗,锐情古作,力洗时波。
当时作者类以质木自胜,君独远扬风力,近郁天藻,词既流美,复协声调。
《苦哉行》、《泾州出师》等作,铿然金石之奏,虽越石感乱,明远戍边,何以过之?
后之论者,多采列新声而忽古意,混称于建中以后作者,不几听乐而卧诸鸿蒙者乎?
《十三唐人诗》
戎昱诗在中唐,矫矫拔俗……诸篇靡不深情远致,清丽芊眠。
《大历诗略》
戎昱戴叔伦诗,品既不高,体又不健,只以指事陈词婉切动人,不可谓非唐音之夙好者。
戎昱诗亦卑弱,《沧浪诗话》谓“盛唐为最下,已滥觞晚唐”是也。
戎昱卫伯玉之辟,当是大历初年,其为刺史,仍在建中时,应入中唐,不应入盛唐
其源出于邱希范庾子山,倩骨清言,达情婉至。
律绝清新,自是中唐本色,而天然韵骨,含态生恣,大历之常词,乃晚唐之极思也。
《诗学渊源》
其诗辞旨清拔,多感慨之作。
乐府尤以气质胜;七律则承子美之遗规,开白傅之先河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龚鉴南宋
简介
绍兴十九年(1149)盱眙军知军
绍兴二十二年(1152)10月再任。
绍兴二十五年(1155)淮南东路转运判官
绍兴二十五年(1155)淮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绍兴二十五年(1155)3月淮南路转运判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琸南宋
简介
嘉定十二年(1219)盱眙军知军
宝庆二年(1226)楚州知州9月淮东制置使11月楚州
宝庆二年(1226)9月,使楚州淮东制置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